现代解析
“神头鬼脸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神仙的头,鬼怪的脸”,用来形容人故意装出夸张古怪的表情或神态,以达到逗乐、吓唬或迷惑他人的效果。
通俗理解:
就像生活中有人突然对你挤眉弄眼、吐舌头做鬼脸,或者故意用夸张的语调说话,显得滑稽又突兀——这就是“神头鬼脸”的生动体现。它强调一种“不自然”的表演感,可能是为了搞笑,也可能是为了掩饰真实意图(比如心虚时故作夸张)。
核心特点:
1. 刻意为之:不是天生的表情,而是故意装出来的,带着表演性质。
2. 反差感:明明是人,却模仿神仙或鬼怪的夸张模样,显得不伦不类。
3. 多用途:可以形容人搞怪(中性),也能形容人装模作样(带点贬义)。
举个栗子:
- 小朋友为了逗小狗玩,龇牙咧嘴地学老虎叫,这就是“神头鬼脸”。
- 某人犯了错却故意东张西望、转移话题,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,旁人可能暗想:“别在这儿神头鬼脸的!”
魅力所在:
这个成语用“神仙”和“鬼怪”两种极端形象组合,瞬间让人脑补出滑稽的画面,比直接说“做怪相”更鲜活有趣,还带点幽默讽刺的味道。
武汉臣
武汉臣,元代戏曲作家。济南(今属山东)人,生卒年、字号不详。作杂剧12种,今存《散家财天赐老生儿》、《李素兰风月玉壶春》、《包待制智赚生金阁》3种。(后二剧《元曲选》作“武汉臣撰”。《录鬼簿》武汉臣名下未著录,息机子本《元人杂剧选》作"无名氏撰")《虎牢关三战吕布》仅存残曲,余皆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