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关人老

出自 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

释义:《后汉书•班超传》载:班超戍守西域,凡三十一年。年老思归,上和帝疏云:“臣不敢望到酒泉郡,但愿生入玉门关。”后以“玉关人老”借指久戍思归之情。

现代解析

《玉关人老》这个成语讲的是长期驻守边关的将士们,在岁月流逝中逐渐老去的故事。它用"玉门关"这个著名的边塞象征艰苦的戍边生活,"人老"则直白点出青春被风沙磨蚀的无奈。

这个成语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短短四个字,就画出了一幅动态的人生图景:我们仿佛能看到年轻士兵初到边关时的意气风发,经年累月后,他们的铠甲渐渐染上风霜,腰背不再挺拔,最终成为关隘的一部分。它不直接说"守边辛苦",而是用时间对人的改变来体现这种奉献的沉重。

现在人们常用它比喻两种现代生活状态:一种是职场中坚守某个岗位数十年的老员工,另一种是长期从事某项事业耗尽青春的人。比如可以说"那位乡村教师在山村教书三十载,真是玉关人老",既肯定坚持的价值,也带着对岁月流逝的淡淡唏嘘。

这个成语的美在于它把"坚守"和"衰老"这两个本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,让人突然意识到:原来最动人的坚持,常常是用生命的一部分换来的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