折鼎覆餗
出自 《南史·张弘策传》
释义:见“[[折足覆?]]”。
现代解析
“折鼎覆餗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弄断鼎足,打翻美食”,用来比喻因为处理不当而搞砸了重要的事情,白白浪费了好机会。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鼎在古代是贵重礼器,象征权力和地位;鼎里煮着美味食物(餗),代表难得的机遇或资源。一个人如果毛手毛脚把鼎腿弄断,导致美食洒了一地,这既糟蹋了宝物,又失去了享受的机会。就像现代人谈生意时,本来握着一手好牌,却因为说话得罪客户而搞黄了合作;或者备考时熬夜打游戏,最终考试失利——这些都是“折鼎覆餗”的现实版。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“鼎”和“餗”两个具体物件,把“因小失大”的抽象道理变得生动可感。它提醒我们:对待重要事物要格外谨慎,别让低级错误毁掉来之不易的机会。就像端着一碗热汤走路,既要拿稳汤碗(保护资源),又要注意脚下(避免失误),否则汤洒了,碗碎了,饿着肚子收拾残局的还是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