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彩射目

出自 明代 董其昌 《筠清轩秘录》

释义:形容光彩亮眼。

现代解析

“光彩射目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光芒和色彩强烈到刺眼,让人睁不开眼。它用来形容事物极其耀眼夺目,可能是实物(比如珠宝、灯光),也可能是抽象的美或成就(比如才华、功绩)。

拆解理解:
- “光彩”:代表明亮的光线和鲜艳的颜色,是视觉上最直接的吸引力。
- 射目:像箭一样“射”向眼睛,强调冲击力——不是温和的美,而是扑面而来的震撼感。

实际运用场景:
1. 形容奢华物品:比如“展览厅里的钻石项链光彩射目”,说明宝石光芒四射,让人移不开眼。
2. 夸赞人的表现:比如“她在舞台上的表演光彩射目”,指台风耀眼,全场瞩目。
3. 讽刺性用法(较少见):比如“他炫富的方式光彩射目却俗气”,暗指过度张扬反而刺眼。

核心魅力:
这个成语把“视觉冲击”转化为一种情绪体验——不仅是“好看”,更是一种强烈的存在感,甚至带有压迫性。比如阳光下反光的玻璃大厦,或是天才突然展现的惊人创意,都能用“光彩射目”形容那种瞬间被击中的感觉。

注意: 它偏正式,日常中常说“亮瞎眼”“闪到爆”之类,但“光彩射目”更凝练,适合书面或强调文学性时用。

董其昌

董其昌(1555—1636),字玄宰,号思白、香光居士,松江华亭(今上海闵行区马桥)人,明代书画家。万历十七年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官至南京礼部尚书,卒后谥“文敏”。董其昌擅画山水,师法董源、巨然、黄公望、倪瓒,笔致清秀中和,恬静疏旷;用墨明洁隽朗,温敦淡荡;青绿设色,古朴典雅。以佛家禅宗喻画,倡“南北宗”论,为“华亭画派”杰出代表,兼有“颜骨赵姿”之美。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。书法出入晋唐,自成一格,能诗文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