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来伸手,饭来张口

出自 清代 曹雪芹 《红楼梦》

释义:贬义词组,用来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。

水来伸手,饭来张口【拼音】shuǐ lái shēn shǒu ,fàn lái zhāng kǒu【简拼】slsk【近义词】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【用法】复句式;作分句;含贬义【解释】形容懒惰成性,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。【出处】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1回:“你们深宅大院,‘水来伸手,饭来张口’,只知鸡蛋是平常东西,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?”【事例】他是一个~的花花阔少。

现代解析

这个成语就像画了一幅懒汉的肖像:水到眼前才伸手去接,饭喂到嘴边才张口吃。它把依赖成性、不愿动手的懒劲儿刻画得活灵活现。

想象一个被宠坏的孩子,玩具散落一地等着别人捡,冰淇淋化了都要等人喂——这就是成语描绘的场景。它用"伸手""张口"两个日常动作,像放大镜般照出人性里的惰性:不主动争取,不提前准备,像提线木偶般等着别人伺候。

更深一层看,这不仅是说生活不能自理。工作中等同事擦屁股,学习时等老师划重点,甚至感情里单方面索取,都是现代版的"水饭依赖症"。成语用味觉(饭)和触觉(水)的组合,让我们直观感受到:长期被投喂的人,最终会丧失生存的滋味感知能力。

最妙的是它自带幽默感——把懒人的理直气壮表现得如此荒诞,让人笑着警醒:当等待成为习惯,你的人生就成了别人遥控的自动播放模式。

曹雪芹
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