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百身莫赎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即使死一百次也无法挽回”,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极度的悔恨或遗憾——因为某件事的后果太严重,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无法弥补。
举个例子:
• 比如有人酒后驾车撞伤了亲人,事后痛哭着说:“我真想替ta受这份罪!”但伤害已经造成,这时候就能用“百身莫赎”形容他那种“哪怕自己死一百次也换不回亲人健康”的绝望心情。
• 再比如有人因疏忽导致公司重要项目失败,可能会自责:“现在项目黄了,我辞职一百次也弥补不了损失。”这种无法挽回的愧疚感,也是“百身莫赎”。
核心精髓:
1. 强调后果的不可逆性——不是普通的后悔,而是事情严重到无法用任何方式补救。
2. 情感冲击极强:通常用于生死、重大过失等极端场景,比“后悔莫及”程度更深。
3. 带点文学色彩:虽然意思沉重,但用“百次生命”的夸张说法,反而让这种痛苦更容易被共情。
注意:这个成语一般用于严肃的、后果严重的语境,比如灾难、生死离别、重大错误,不适合日常小事(比如“奶茶买错口味”这种就不适用)。
白居易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