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视若路人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把对方当成路上遇到的陌生人”,但它的内涵要深刻得多。
核心含义: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冷淡,明明曾经熟悉或有感情,如今却像对待陌生人一样漠不关心。
生活场景举例:
1. 友情破裂: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,因为矛盾或误会渐行渐远,再见时连招呼都不打,这就是“视若路人”。
2. 分手后的冷漠:热恋过的情侣分手后,一方刻意回避、装作不认识,也是一种“视若路人”。
3. 家庭隔阂:亲人之间因长期矛盾变得生疏,见面时毫无互动,仿佛陌生人,同样符合这个成语的意境。
为什么用“路人”比喻?
路人的特点是“无交集、无情感、无牵挂”。用“路人”作对比,更能突出关系从亲密到冰冷的巨大落差,强调一种刻意或无情的疏离感。
情感色彩:
通常带贬义,隐含对人情淡薄的无奈或批评。比如:“他发达后,对旧日朋友视若路人”,暗指人忘本或势利。
使用技巧:
这个成语适合描述“关系由热变冷”的过程,尤其强调主动的冷漠或被动的心寒。如果想表达更轻微的疏远,可以用“形同陌路”;若想指责无情无义,则用“视若路人”更犀利。
凌濛初
凌濛初(1580年6月18日~1644年),字玄房,号初成,亦名凌波,一字彼厈,别号即空观主人,行十九,浙江湖州府乌程县(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晟舍)人。明代文学家、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。十八岁补廪膳生,后多次赴考均未中。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被农民起义军围困于房村,率众抵抗,呕血而死。 其著作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和《二刻拍案惊奇》与同时期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《喻世明言》、《警世通言》、《醒世恒言》合称“三言二拍”,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