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去楼空

出自 唐代 崔颢 《黄鹤楼》

释义:指旧地重游,睹物思人的感慨。

现代解析

《人去楼空》这个成语就像一张褪色的老照片,记录着热闹过后的寂寥。它描绘的是这样一个场景: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屋子,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房间,脚步声都能听见回声。那些熟悉的面孔、忙碌的身影都消失了,仿佛连空气都变得冷清。

这个成语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用最朴实的画面,道出了人生常态。就像毕业后锁上的教室门,就像搬空的老宅,或是老街拆掉的茶馆——我们总在经历"人散后,一钩新月天如水"的怅然。它不单指物理空间的空旷,更藏着对逝去时光的怀念。当看到旧物仍在而故人不在时,那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就会自然涌上心头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自带"对比效果"。通过"曾经的热闹"和"现在的冷清"的强烈反差,让人更深刻体会到失去后的空虚感。就像舞台落幕时突然亮起的灯光,照出观众散尽后零落的彩带。这种留白的艺术,反而比直接说"我很想念"更有力量。

崔颢

崔颢(hào)(704—754),汴州(今河南开封市)人,唐代诗人。唐玄宗开元十一年(公元723年)进士,官至太仆寺丞,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。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《黄鹤楼》,据说李白为之搁笔,曾有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”的赞叹。《全唐诗》收录诗四十二首。他秉性耿直,才思敏捷,其作品激昂豪放,气势宏伟,著有《崔颢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