颖悟绝人

出自 宋濂 《元史·铁木兒塔识传论》

释义: 颖悟:聪颖。绝伦:超过同辈。聪明过人。

现代解析

“颖悟绝人”这个成语,形容一个人聪明到极点,悟性远超常人。我们可以拆开来看:

“颖”原指稻麦的尖端,引申为“突出”;“悟”是理解能力;“绝人”就是超越一般人。合起来就是形容一个人像锥子一样锋芒毕露,别人想三天的问题,他看一眼就能抓住关键。

这种聪明不是小机灵,而是体现在:
1. 举一反三——听到一件事能联想十件事
2. 看透本质——能跳过表面现象直接抓住核心
3. 学习神速——新知识一点就通,像水渗进海绵

比如班里总有这样的同学:老师刚写完题目,他答案已经脱口而出;同事还在查资料,他已经总结出规律。这种天赋般的理解力,就是“颖悟绝人”的生动体现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天赋如果加上后天努力,往往能成就大才;但若骄傲自满,也可能“聪明反被聪明误”。成语既赞叹天赋,也暗含“天外有天”的警示。

宋濂

宋濂(1310—1381)字景濂,号潜溪,别号玄真子、玄真道士、玄真遁叟。汉族,浦江(今浙江浦江县)人,元末明初文学家,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“开国文臣之首”,学者称太史公。宋濂与高启、刘基并称为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。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,途中病死于夔州。他的代表作品有《送东阳马生序》、《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