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厌其详

出自 宋代 朱熹 《答刘公度》

释义:厌:嫌。详:详细。不嫌详细。指越详细越好。也作“不厌求详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不厌其详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不嫌详细”,形容一个人做事或说话特别耐心细致,哪怕是最小的细节也不放过。它背后传递的是一种认真负责、追求完美的态度。

举个例子:比如老师给学生讲题,一遍没听懂就讲第二遍,甚至用不同的方法反复解释,直到学生完全明白。这种耐心周到的做法,就是“不厌其详”的体现。再比如写说明书的人,会把每个操作步骤都写得清清楚楚,连“按下电源键”这种小细节也不省略,生怕用户看不懂,这也是“不厌其详”的精神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强调“重视细节”和“保持耐心”的价值。它告诉我们,真正专业或用心的人,不会因为怕麻烦而敷衍了事,反而会主动把复杂的事情拆解清楚,用最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别人。这种态度无论是工作、学习还是生活中都特别可贵——毕竟,能把小事做细的人,往往才是真正靠谱的人。

朱熹

朱熹(1130年9月15日~1200年4月23日),行五十二,小名沋郎,小字季延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又称紫阳先生、考亭先生、沧州病叟、云谷老人、逆翁。谥文,又称朱文公。汉族,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三明市)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世称朱子,是孔子、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