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艺之长

出自 清代 郑燮 《郑板桥集·家书·淮安舟中寄舍弟墨》

释义:意思是有某种技能或特长。

现代解析

“一艺之长”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人在某项技能或手艺上有突出的专长。简单来说,就是“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本事”。

它的精髓在于强调“专精”的价值。就像生活中我们会发现:一个修车师傅可能不擅长做饭,但他精通汽车故障诊断;一位画家可能不懂编程,但他能用画笔创造震撼的作品。这种“把一件事做到极致”的能力,往往比“样样都会但样样不精”更有竞争力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传递了一个朴素的成功道理:在当今社会,与其分散精力追求“全能”,不如专注打磨自己的核心技能。就像老话说的“一招鲜,吃遍天”,真正能让人立足的,往往就是那项经过千锤百炼的看家本领。

郑燮

郑板桥(1693—1765)清代官吏、书画家、文学家。名燮,字克柔,汉族,江苏兴化人。一生主要客居扬州,以卖画为生。“扬州八怪”之一。其诗、书、画均旷世独立,世称“三绝”,擅画兰、竹、石、松、菊等植物,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,成就最为突出。著有《板桥全集》。康熙秀才、雍正举人、乾隆元年进士。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、山东潍县知县,有惠政。以请臻饥民忤大吏,乞疾归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