怛然失色

出自 宋代;苏洵 《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》

释义:偏正 因畏惧而变了脸色。

现代解析

“怛然失色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因惊吓而脸色大变”,用来形容人受到强烈刺激时瞬间失去镇定的样子。

我们可以拆解它的画面感:
- “怛然”:像突然被针扎到一样,心里猛地一紧,身体本能地僵住。
- “失色”:脸上的血色“唰”地褪去,可能嘴唇发抖、瞳孔放大,连表情都来不及掩饰。

它的精髓在于“瞬间的失控”。比如:
- 半夜独行突然听到背后脚步声,一回头吓得脸色惨白;
- 考试时发现漏做一整页题,脑子“嗡”地一片空白;
- 听到亲人突发重病,手一抖打翻水杯却浑然不觉。

这种反应是人性最真实的流露——再沉稳的人,遇到超出承受范围的冲击时,身体总会先于理智“出卖”你的恐惧。成语用四个字就定格了这种戏剧性的生理本能,比直接说“吓坏了”更有画面冲击力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