飘洋过海

出自 明代 吴承恩 《西游记》

释义:渡过海洋。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。

现代解析

《飘洋过海》这个成语就像画了一幅动态的冒险图:一个人乘着小船,在望不到边的海浪里颠簸前行。它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那种"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"的勇气——想想看,古代没有GPS和天气预报,敢驾着木船冲向未知的大洋,这得多大的胆量!

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两种特别酷的生活态度:一种是身体力行地突破舒适圈,比如留学生独自去南极科考;另一种是精神层面的跨界探索,就像程序员突然转型做野生动物摄影师。它背后藏着中国人"敢为天下先"的智慧——危险的海浪下可能藏着新大陆,人生的重大突破往往需要这种"赌上全部家当出海"的魄力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还暗含辩证法:既强调"飘"的随波逐流(要顺应自然规律),又突出"过"的主动征服(要掌握主动权)。就像现代创业者,既要抓住时代风口,又要在惊涛骇浪中把稳方向盘。那些移民家庭、跨国追梦者的故事,都是这个成语最好的现代注脚。

吴承恩

(1500—1582)明小说家。山阳人,字汝忠,号射阳山人。科举屡遭挫折,嘉靖中补贡生,后任浙江长兴县丞。耻为五斗米折腰,拂袖而归,专意著述。自幼喜读野言稗史、志怪小说,善谐谑,晚年作《西游记》,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。另有《射阳先生存稿》、《禹鼎志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