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形于色
出自 《公羊传·桓公二年》
释义:义愤之气显露在脸上。
现代解析
“义形于色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正义的情绪直接显现在脸上”。它形容一个人内心秉持正义,情绪完全不加掩饰,遇到不公或需要主持公道时,脸上的表情会立刻变得严肃、激昂,甚至带着愤怒或坚决。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
- 比如看到有人欺负弱小,你立刻皱眉上前制止,脸上写满愤怒和坚定——这就是“义形于色”。
- 或者讨论原则问题时,有人歪曲事实,你当场拍桌反驳,神情严肃毫不退让,也是这种状态。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两点:
1. 真实不伪装:正义感是发自内心的,情绪自然流露,不是装腔作势。
2. 行动力强:脸上显露出正义的同时,往往伴随着实际的行动,比如站出来发声、对抗不公。
它既夸赞人正直勇敢,也暗含一种“性情直率”的特点。不过要注意,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有时可能显得不够圆融,但恰恰是这种“不掩饰”的态度,反而让人感受到真诚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