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继继承承”这个成语,表面意思是“一代接一代地延续下去”,但它的精髓在于强调一种连绵不断、薪火相传的精神。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像接力赛一样:每一代人接过前人的“棒”,继续向前跑,既不能断掉,也不能跑偏。比如传统文化、手艺、家风,都是靠一代代人“继继承承”才保留至今的。
2. 不是简单复制:它不光指机械地照搬,而是要在传承中融入新的活力。比如爷爷教爸爸木工,爸爸又改进技术教给儿子,这就是“继继承承”的智慧——既保留根基,又适应时代。
3. 暗含责任:成语里两个“继”和“承”叠用,有种紧迫感,提醒我们:如果某一代偷懒或放弃,链条就断了。就像俗话说的“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”。
生活例子:
- 春节贴对联、清明祭祖,是文化的“继继承承”;
- 老字号餐馆秘方传子不传女(虽然现在不提倡),也是这种思维的体现;
- 甚至小到家庭教育,父母的三观无形中会影响孩子,也是一种“继继承承”。
它的魅力在于,短短四个字,道出了人类文明存续的底层逻辑——没有传承,就没有未来。
韩愈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