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筛锣擂鼓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用力敲锣打鼓,制造出震天响的动静。但它真正的内涵可不止这么简单。
想象一下,古代打仗时,士兵们拼命敲锣打鼓,既是为了壮大声势吓唬敌人,也是为了给自己人鼓劲。所以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:用夸张的声势来虚张声势,或者用大动静来掩盖真实目的。就像现在有些人做事喜欢大张旗鼓地宣传,可能实际内容并没那么多,但就是要先造出声势来吸引注意。
这个成语生动地刻画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:有些人、有些事就像"雷声大雨点小",表面功夫做得十足,锣鼓敲得震天响,但实际内容可能经不起推敲。它提醒我们,遇到特别高调张扬的事情时,不妨多留个心眼,看看热闹背后到底有多少真材实料。
吴承恩
(1500—1582)明小说家。山阳人,字汝忠,号射阳山人。科举屡遭挫折,嘉靖中补贡生,后任浙江长兴县丞。耻为五斗米折腰,拂袖而归,专意著述。自幼喜读野言稗史、志怪小说,善谐谑,晚年作《西游记》,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。另有《射阳先生存稿》、《禹鼎志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