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斟句酌

出自 清代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

释义:对每一字、每一句都仔细地斟酌、推敲。形容写作或说话的态度慎重。

现代解析

“字斟句酌”这个成语,就像一位老匠人打磨玉石——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它形容人在写文章或说话时,对每个字、每句话都反复推敲,力求精准完美。

想象一下厨师做菜:普通人可能随便撒点盐,但大厨会尝一口再加盐,甚至思考用海盐还是岩盐更合适。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就是"字斟句酌"的精髓。它既是一种严谨态度(比如科学家写论文时连标点都要核对),也是一种艺术追求(像诗人为了一个动词修改十几遍)。

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两种人身上:一是追求完美的工作者,他们宁可多花时间也要保证质量;二是初学写作的人,提醒他们好文章是改出来的。它告诉我们:真正的功夫往往藏在那些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里。

纪昀

纪昀 jǐ yún (1724年6月-- 1805年2月),字晓岚,一字春帆,晚号石云,道号观弈道人。历雍正、乾隆、嘉庆三朝,因其“敏而好学可为文,授之以政无不达”(嘉庆帝御赐碑文),故卒后谥号文达,乡里世称文达公。在文学作品、通俗评论中,常被称为纪晓岚。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,政治人物,直隶献县(今中国河北献县)人。官至礼部尚书、协办大学士,曾任《四库全书》总纂修官。代表作品《阅微草堂笔记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