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饱谙世故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吃透了人情世故”,形容一个人对社会的复杂规则、人际交往的潜规则非常熟悉,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。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社会就像一本厚厚的生存指南,而“饱谙世故”的人就是把这本指南翻烂了的人。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,什么时候该保持沉默;懂得察言观色,能敏锐地捕捉到别人的情绪变化;明白不同场合需要不同的应对方式,就像熟练的演员能随时切换角色。
但这种“懂”不是天生的,而是通过长期观察、实践甚至吃亏换来的。就像老司机熟悉每条路的坑洼,饱谙世故的人对人性中的弯弯绕绕也了然于胸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既可以是褒义——夸人处事圆融,也可能是贬义——暗指过于圆滑。关键在于是否用这份“懂”来与人方便,还是只为自己谋利。
它的魅力在于用“饱”这个字形象地表达了“充分消化吸收”的状态,比单纯说“懂得”更有画面感,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反复咀嚼社会经验后终于消化的过程。
楼钥
楼钥(1137~1213)南宋大臣、文学家。字大防,又字启伯,号攻媿主人,明州鄞县(今属浙江宁波)人。楼璩的三子,有兄长楼鐊、楼锡,与袁方、袁燮师事王默、李鸿渐、李若讷、郑锷等人。隆兴元年(1163年)进士及第。历官温州教授,起居郎兼中书舍人,大定九年(1169年),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。嘉定六年(1213年)卒,谥宣献。袁燮写有行状。有子楼淳、楼濛(早夭)、楼潚、楼治,皆以荫入仕。历官温州教授、乐清知县、翰林学士、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、资政殿学士、知太平州。 乾道间,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,按日记叙途中所闻,成《北行日录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