掩口而笑

出自 陶渊明 《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》

释义:掩:捂。捂嘴而笑。多指暗笑、窃笑。

现代解析

“掩口而笑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就是捂着嘴偷偷笑。它特别生动地刻画了一种想笑又不敢放肆笑的微妙状态,像极了生活中那些“憋笑”的瞬间。

比如,看到朋友出糗但怕对方尴尬,只能低头捂嘴偷笑;听到一个冷到极点的笑话,想吐槽又不好意思,只好用这个动作掩饰笑意。它传递的是一种克制的幽默感——不是哈哈大笑的张扬,而是带着点害羞、礼貌甚至狡黠的偷笑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,一个动作同时包含了“笑”和“藏”两种矛盾状态:既暴露了真实情绪,又用肢体语言给它加了层“缓冲垫”。就像现在人发消息时用的“狗头表情”,表面正经,实则暗戳戳搞笑,和古人“掩口而笑”的智慧异曲同工。

陶渊明

陶渊明(352或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又名潜,私谥“靖节”,世称靖节先生,浔阳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)人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、辞赋家。曾任江州祭酒、建威参军、镇军参军、彭泽县令等职,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,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,从此归隐田园。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,被称为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”,有《陶渊明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