鞍马劳困

出自 元代 关汉卿 《窦娥冤》

释义: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。

现代解析

“鞍马劳困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骑马太久,人和马都累得够呛。它用来形容人因为长途奔波或长时间辛苦工作,身体和精神都疲惫不堪的状态。

打个比方,就像你开车连续跑了好几个城市,腰酸背痛,眼睛发涩,连踩油门的脚都麻了——这就是“鞍马劳困”的感觉。它特别强调体力消耗带来的困倦感,比如古代送加急信件的驿卒、现代连轴转的出差族,都可能遇到这种状态。

这个成语的巧妙之处在于用“鞍马”点明疲惫的来源(古代交通工具),用“劳困”直击疲惫的结果,四个字就勾勒出一幅风尘仆仆的生动画面。现在使用时不一定真和骑马有关,凡是因奔波劳累而精疲力尽的情况都能用,比如“连开三天会议,他已是鞍马劳困”。

关汉卿

关汉卿(约1220年──1300年),元代杂剧作家。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,“元曲四大家”之首。号已斋(一作一斋)、已斋叟。汉族,解州人(今山西省运城),与马致远、郑光祖、白朴并称为“元曲四大家”。以杂剧的成就最大,一生写了60多种,今存18种,最著名的有《窦娥冤》;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,如:《单刀会》、《单鞭夺槊》、《西蜀梦》等;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、套数10多首。关汉卿塑造的“我却是蒸不烂、煮不熟、捶不匾、炒不爆、响珰珰一粒铜豌豆”(〈不伏老〉)的形象也广为人称,被誉“曲家圣人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