触斗蛮争

出自 清代 尤侗 《注云飞·十空曲》

释义:触和蛮。《庄子》寓言中蜗牛角上两个小国。见《庄子.则阳》。后因以'触斗蛮争'喻为私利而争斗。

现代解析

“触斗蛮争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像牛用角顶撞、像野蛮人一样争斗,用来形容为了小事或私利而激烈争吵、互不相让的行为。它的精髓在于讽刺那些无意义的争斗——既没有高尚的理由,也缺乏智慧,纯粹是情绪化的撕扯。

举个例子:比如两个人因为“豆腐脑该吃甜的还是咸的”吵得面红耳赤,甚至翻脸绝交,这就是典型的“触斗蛮争”。他们争的不是真理,而是为了争赢而争,像斗牛一样被情绪牵着走,最终两败俱伤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画面感极强——你仿佛能看到两只牛犄角相抵、尘土飞扬的场景,瞬间就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的无谓争执。它提醒我们:生活中很多冲突其实不值得消耗精力,退一步不是认输,而是避免把自己活成“蛮斗”的笑话。

尤侗

尤侗(1618年-1704年)明末清初著名诗人、戏曲家,曾被顺治誉为“真才子”;康熙誉为“老名士”。字展成,一字同人,早年自号三中子,又号悔庵,晚号良斋、西堂老人、鹤栖老人、梅花道人等,苏州府长洲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。于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儒,授翰林院检讨,参与修《明史》,分撰列传300余篇、《艺文志》5卷,二十二年告老归家。四十二年康熙南巡,得晋官号为侍讲,享年八十七岁。侗天才富赡,诗多新警之思,杂以谐谑,每一篇出,传诵遍人口,著述颇丰,有《西堂全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