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面目全非”这个成语就像给东西整容整过头了——原本的模样彻底消失,变得完全认不出来。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你小时候住的巷子铺满青石板,结果十年后回去发现全拆了,变成玻璃幕墙的商场,连方向都辨不清——这就是“面目全非”,形容事物被改得连亲妈都认不得。
它带点遗憾的味道。比如朋友把经典老歌改成电子摇滚版,旋律支离破碎,老听众会摇头说“改得面目全非”;有人过度PS照片,结果五官比例失调,也能用这个词调侃。
核心就两点:一是变化极大,二是失去原本特质。用这个词时,往往暗含“变得不如从前”的感慨,像在说:“东西还在,但魂儿没了。”
蒲松龄
蒲松龄(1640-1715)字留仙,一字剑臣,别号柳泉居士,世称聊斋先生,自称异史氏,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。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。19岁应童子试,接连考取县、府、道三个第一,名震一时。补博士弟子员。以后屡试不第,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。为生活所迫,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,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,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,舌耕笔耘,近40年,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。1715年正月病逝,享年76岁。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《聊斋志异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