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法度

出自 宋代 王安石 《上时政疏》

释义:明:严明;法度:规矩,制度。大力严明制度、法规。

现代解析

“大明法度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明确且公正的法律制度”。它强调两点核心:

1. 规矩要清楚
就像游戏规则必须写得明明白白,所有人才能公平参与。法律条文若含糊不清,百姓就不知道什么能做、什么不能做,容易引发混乱。

2. 执行要公正
光有法律不够,执行时更要像镜子一样照出对错。官员不能看人下菜碟,权贵犯法与庶民同罪,这样的制度才能让人心服口服。

现实意义
比如一个公司,如果考勤制度写得模棱两可(如“迟到酌情处理”),员工就会抱怨不公平;但若明确规定“迟到半小时扣半天工资”,且对经理和保洁员一视同仁,大家反而会觉得制度合理。这就是“大明法度”的智慧——清晰的规则加不偏不倚的执行,才能建立真正的秩序。

王安石
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等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