凫居雁聚

出自 宋代 王安石 《上五事书》

释义:谓群聚一处。

现代解析

《凫居雁聚》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野鸭住一处,大雁聚一块”,用两种鸟类的不同习性来比喻人们因性格、习惯不同而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
它的精髓在于揭示了一个自然规律:不同群体各有归属,不会强行混在一起。就像有人喜欢热闹的都市生活,有人偏爱安静的乡村;有人习惯独处,有人热衷社交——这都是正常且合理的状态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用常见的动物行为巧妙映射人类社会,既生动又包容。它不评判哪种方式更高明,而是强调尊重差异。就像森林里不会要求兔子学鱼游泳一样,人与人之间也需要理解彼此选择的不同生活轨迹。

简单来说,它告诉我们:世界因多样而丰富,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,就是最好的安排。

王安石
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等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