仰不愧天

出自 唐代 韩愈 《昌黎集·卷十八·与孟尚书书》

释义:仰:抬头。仰面向上无愧于天。指为人处事正派,问心无愧。

现代解析

“仰不愧天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抬头看天,心里不觉得惭愧”,形容一个人行事光明磊落,内心坦荡,经得起任何审视。

它的核心魅力在于传递了一种“问心无愧”的人生态度:
1. 对得起良心:做事不违背道德底线,比如不坑蒙拐骗,不损人利己。哪怕没人监督,也能守住原则。
2. 对得起外界评价:就像站在阳光下不怕被打量,因为行为端正,自然不怕别人议论或质疑。
3. 活得轻松:心里没鬼,不用整天提心吊胆编谎话,这种坦荡本身就是一种自由。

举个例子
- 一个医生认真对待每个病人,哪怕加班也不敷衍,他晚上回家就能“仰不愧天”;
- 反之,如果收了红包乱开药,哪怕没人发现,他抬头看天时心里也会发虚。

这成语提醒我们:做人做事,与其绞尽脑汁掩盖错误,不如一开始就坦坦荡荡。这种底气,比任何财富都珍贵。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