咬定牙根

出自 明代 施耐庵 《水浒传》

释义:见'咬定牙关',亦作'咬定牙根'。

现代解析

“咬定牙根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死死咬住牙关不放松,实际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痛苦时,用极强的意志力硬扛到底的状态。它像一幅动态画面:比如一个人爬山累到双腿发抖,但为了登顶,他憋着一口气不抱怨;或者有人生病疼痛难忍,却为了不让家人担心,硬撑着不吭声——这种“死磕自己”的倔劲儿,就是成语的灵魂。

它的精妙在于两点:
1. 用身体动作表达精神力量。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部位,“咬定”这个动作把抽象的忍耐具象化,让人立刻联想到紧绷的下颌、发白的指节,比直接说“坚持”更有冲击力。
2. 暗含代价与尊严。这个词不美化痛苦,反而承认“牙根都快咬碎了”,但偏偏不认输。比如创业者资金链断裂时强撑运转,单亲妈妈兼三份工养家,这种“狼狈的顽强”反而更让人动容。

使用场景要注意:
- 适合形容被动承受型的坚持(比如抗病、渡难关),如果是主动追求目标(如备考、创业),用“锲而不舍”更贴切。
- 略带悲壮感,用来说自己显得谦虚(“我就是咬定牙根挺过来”),形容他人则带敬意(“她当年全靠咬定牙根撑起全家”)。

本质上,这个成语是给普通人写的赞歌——没有“乘风破浪”的潇洒,只有“满嘴铁锈味也不松口”的笨功夫,恰是平凡人最真实的英雄主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