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功盛烈

出自 宋代 欧阳修 《相州昼锦堂记》

释义:犹言丰功伟绩。巨大隆盛的功业。

现代解析

“丰功盛烈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巨大的功劳和显赫的业绩”,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团体成就非凡,贡献突出。它的核心在于强调功绩的“量”和“质”——既有多到数不清的功劳(丰功),又有震撼人心的辉煌成就(盛烈)。

举个例子:
比如一位科学家穷尽一生研发疫苗,拯救了千万人的生命,人们就可以用“丰功盛烈”形容他——因为他不仅贡献多(研发多项技术),而且影响深远(改变人类健康)。再比如历史上开疆拓土、推动文明进步的帝王,他们的文治武功若被后世铭记,也配得上这个词。

关键点:
1. 不是普通成绩:一定是对社会、时代或某个领域有重大推动的成就,比如袁隆平解决粮食问题、航天团队实现登月。
2. 双重肯定:既有“数量多”(丰功),又有“质量高”(盛烈),缺一不可。比如一个人做了100件小事(丰功),但若没有突破性贡献(盛烈),就不适用。

注意: 这个词带有庄重色彩,通常用于正式场合或历史评价,比如表彰英模、记载伟人事迹,日常小事用会显得夸张。

欧阳修

欧阳修(1007-1072)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“六一居士”。汉族,吉州永丰(今江西省永丰县)人,因吉州原属庐陵郡,以“庐陵欧阳修”自居。谥号文忠,世称欧阳文忠公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,与韩愈、柳宗元、王安石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。后人又将其与韩愈、柳宗元和苏轼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