计不旋踵

出自 司马相如 《喻巴蜀檄》

释义:旋踵:转动一下脚后跟,比喻极短时间。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定了主意。指遇事行动迅速,毫不徘徊观望。也指决不后退。

现代解析

“计不旋踵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“主意还没转脚跟就定下了”,用来形容人做决定非常果断,根本不犹豫,连脚后跟转个弯的工夫都不等。

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:你在路上突然遇到岔路口,必须立刻决定往左还是往右。有些人会纠结半天,反复比较两条路的优缺点;而“计不旋踵”的人则会像条件反射一样,瞬间做出选择并行动。这种果断不是鲁莽,而是基于经验或本能的快速判断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“脚后跟来不及转动”这个身体动作,把抽象的决策过程变得特别形象。它既夸赞了雷厉风行的行动力,也暗含了对优柔寡断的反衬。比如工作中遇到突发状况,领导当机立断拍板解决方案,这时候用“计不旋踵”来形容就特别贴切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果断背后通常需要两个支撑:一是对事物有清晰的认知,二是对自己判断有信心。就像篮球运动员接球瞬间就能决定投篮还是传球,这种“肌肉记忆”式的决策,其实是长期训练形成的本能反应。

司马相如

司马相如(约公元前179年—前118年),字长卿,汉族,巴郡安汉县(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)人,一说蜀郡(今四川成都)人。西汉大辞赋家。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,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、杰出的政治家。景帝时为武骑常侍,因病免。工辞赋,其代表作品为《子虚赋》。作品词藻富丽,结构宏大,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,后人称之为赋圣和“辞宗”。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。鲁迅的《汉文学史纲要》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,指出:“武帝时文人,赋莫若司马相如,文莫若司马迁。”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