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灾惹祸

出自 清代 李渔 《巧团圆·议赘》

释义:招来灾害;闯祸更可恨那个兔羔子,出头露角地给他招灾惹祸

现代解析

“招灾惹祸”这个成语很好理解,字面意思就是“主动把麻烦引到自己身上”。它形容一个人因为言行不当、爱出风头或者做事欠考虑,结果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灾难。

举个例子:
- 有人喜欢在公共场合炫耀财富,结果被小偷盯上,这就是典型的“招灾惹祸”。
- 或者有人明明知道某件事有风险,还非要逞强去做,最后把事情搞砸,连累身边的人,这也算“招灾惹祸”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强调“主动招惹”的行为。它不是指意外倒霉,而是因为自己“作”出来的麻烦,带有一种“自找苦吃”的讽刺意味。生活中我们常用它提醒别人(或自我反省):少惹事、多谨慎,避免因为冲动或虚荣心给自己埋雷。

李渔

李渔(1611-1680),初名仙侣,后改名渔,字谪凡,号笠翁。汉族,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人。明末清初文学家、戏剧家、戏剧理论家、美学家。被后世誉为“中国戏剧理论始祖”、“世界喜剧大师”、“东方莎士比亚”,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、文化产业的先行者,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。一生著述丰富,著有《笠翁十种曲》(含《风筝误》)、《无声戏》(又名《连城璧》)、《十二楼》、《闲情偶寄》、《笠翁一家言》等五百多万字。还批阅《三国志》,改定《金瓶梅》,倡编《芥子园画谱》等,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