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欺公罔法”这个成语,拆开看就很有意思。“欺公”是欺骗大家或公共机构,“罔法”是不把法律放在眼里。合起来就是:用欺骗手段糊弄公众,还明目张胆地违法乱纪。
举个现实例子:比如某公司明明排污超标,却伪造环保检测报告欺骗监管部门,同时继续偷偷排放污水。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“欺公罔法”——既用谎言蒙蔽监督,又践踏法律红线。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它精准抓住了两类恶劣行为的结合:一是对公众的欺骗性,二是对法律的蔑视性。比单纯说“违法”更严厉,因为它强调违法者还试图用虚伪手段掩盖罪行,属于“又坏又狡猾”的行为。
现在常用来形容某些人仗着权势或钻空子,既愚弄群众又挑战法纪的双重恶行,比如贪污腐败、黑心商家、学术造假等事件。用这个词批判时,会显得特别有力度,因为直接点破了对方“又骗人又犯法”的本质。
凌濛初
凌濛初(1580年6月18日~1644年),字玄房,号初成,亦名凌波,一字彼厈,别号即空观主人,行十九,浙江湖州府乌程县(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晟舍)人。明代文学家、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。十八岁补廪膳生,后多次赴考均未中。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被农民起义军围困于房村,率众抵抗,呕血而死。 其著作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和《二刻拍案惊奇》与同时期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《喻世明言》、《警世通言》、《醒世恒言》合称“三言二拍”,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