卖官卖爵

出自 清代 王汝润 《馥芬居日记》

释义:同'卖官鬻爵',执政掌权者出卖官职爵位,以聚敛(liǎn)财富。

现代解析

“卖官卖爵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就是“拿官职和爵位当商品买卖”,用来讽刺古代权贵把国家名器当成自家生意,明码标价换钱的行为。

举个例子:比如古代某个贪官掌管人事任命,谁给钱多就让谁当县令,哪怕对方是个草包。这种行为就像菜市场卖白菜一样交易官位,完全不顾百姓死活。成语背后藏着两层尖锐批评:

1. 腐败的极致形态
普通贪污是偷偷摸摸捞钱,而“卖官卖爵”直接撕掉遮羞布,把本该为国选贤的职责变成批发市场。比如东汉末年,汉灵帝在西园开设“官职交易所”,连三公九卿都能用黄金计价,导致买官上位的人疯狂搜刮民财回本。

2. 系统性崩坏的信号
当官位能花钱买,意味着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彻底崩溃。好比今天公司招聘不看能力只看谁行贿HR,结果必然是一群蛀虫上位,真正有本事的人反而被挤走。历史上许多王朝衰亡前,往往出现大规模卖官现象。

这个成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。虽然现代法治社会不会公开卖官,但警惕“权力变现”的思维变形——比如某些人靠关系走后门获得职位,本质上仍是“卖官卖爵”的变种。它提醒我们:任何把公共权力私有化的行为,都是在挖社会的根基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