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拼西凑

出自 清代 曹雪芹 《红楼梦》

释义:比喻零乱地加以拼凑。也作“东补西凑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东拼西凑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从东边找一点,西边凑一点”,形容把零散的东西勉强拼合在一起。它通常用来批评做事缺乏系统性,临时抱佛脚的行为。

举个例子:如果你写作业时,随便抄几句同学的答案,再从网上复制一段,最后硬凑成一篇,这就是典型的“东拼西凑”。表面看好像完成了任务,实际上内容支离破碎,缺乏自己的思考和整体规划。
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,它生动地揭示了一种“应付了事”的态度。就像用不同颜色的布块胡乱缝成的衣服,虽然能穿,但既不美观也不耐用。它提醒我们: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需要用心整合,而不是简单堆砌。无论是写文章、做项目还是解决问题,零散拼凑的结果往往经不起推敲。

曹雪芹
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