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面相窥

出自 清代 曹雪芹 《红楼梦》

释义:同'面面相觑',觑:看。指相互对看着。后形容惊惧、紧张、尴尬或束手无策的样子。也作“面面厮觑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面面相窥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一群人你看着我,我看着你”,但它的精髓在于刻画一种尴尬、困惑或不知所措的集体状态。

想象一个场景:课堂上老师突然问了个超难的问题,全班瞬间安静,同学们互相偷偷对望,谁都不敢开口——这就是“面面相窥”。它生动表现了人们面对突发状况时,因惊讶、心虚或没主意而陷入的沉默僵局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:
1. 画面感极强:不用解释,读者脑中立刻浮现一群人瞪眼发呆的滑稽场面。
2. 暗藏心理活动:虽然大家不说话,但眼神交换中藏着“怎么办?”“你上啊!”“别看我!”的潜台词。
3. 幽默中带点无奈:常用于调侃那些集体蒙圈的场合,比如开会冷场、闯祸后谁都不敢认错的场景。

它比“不知所措”更鲜活,比“哑口无言”更接地气,是汉语里少有的既能损人又不失风趣的表达。

曹雪芹
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