恬不为意

出自 宋代 苏轼 《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》

释义:恬:安然。满不在乎,毫不放在心上。

现代解析

“恬不为意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安然处之,毫不在意”,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完全不上心,甚至到了无所谓、懒得理会的程度。

举个例子:
假如你提醒朋友明天有重要考试,他却只顾着打游戏,头也不抬地说“知道了”,接着继续玩——这就是“恬不为意”。他并非不知道事情的重要性,但表现得极其淡漠,甚至让人着急。

精髓解析:
1. 矛盾感: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“本该在意却故意忽略”的态度,带有一种反差的讽刺意味。比如工作中有人对明显的问题视而不见,旁人就会用“恬不为意”批评这种消极应对。
2. 性格色彩
- 中性时:可形容豁达(如对小事不计较);
- 贬义时:暗指不负责任(如对重大失误无动于衷)。
3. 画面感:通过“恬”(安然)和“不为意”(不理睬)的组合,让人联想到一种“懒洋洋、无所谓”的神态,非常生动。

使用场景:
- 吐槽别人敷衍:“领导说了三次整改,他依然恬不为意。”
- 自嘲豁达:“别人说我衣服穿反了,我恬不为意,反正舒服就行。”

简单来说,这个成语像一面镜子,照出人面对问题时的“淡定”究竟是智慧还是懈怠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