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狂三诈四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疯狂三次,欺骗四次”,但实际是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做事反复无常、虚张声势,甚至有点装腔作势的样子。
举个例子:比如有人明明不懂某件事,却非要摆出一副很懂的样子,一会儿说这样,一会儿又说那样,前后矛盾,还喜欢夸大其词。这时候就可以说这人“狂三诈四”,既讽刺了他的不靠谱,又点出了他爱耍花招的特点。
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,它用简单的数字“三”和“四”形象地概括了那种言行不一、浮夸做作的姿态,让人一听就能联想到那种“嘴上没准,行动更没谱”的人。生活中遇到这类人,用这个词形容他们,既生动又带点幽默的批评意味。
曹雪芹
曹雪芹(约1715年5月28日—约1763年2月12日),名霑,字梦阮,号雪芹,又号芹溪、芹圃,中国古典名著《红楼梦》的作者,祖籍存在争议(辽宁辽阳、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),出生于江宁(今南京),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,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,曹顒之子(一说曹頫之子)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幼子夭亡,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,卧床不起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除夕(2月12日),因贫病无医而逝。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,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(1764年2月1日)、甲申(1764年)初春之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