潸然泪下

出自 宋代 马廷鸾 《题汪水云诗》

释义:潸然:流泪的样子。形容感情有所触动而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。

现代解析

“潸然泪下”这个成语描绘的是一种无声却深沉的悲伤场景。

“潸然”形容眼泪默默流下的样子,不是嚎啕大哭,而是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后,泪水自然滑落的状态。比如一个人听到感人的故事,或回忆往事时突然红了眼眶,这种克制却真实的反应,就是“潸然”。

“泪下”直接点明动作——眼泪落下。但这里的“下”字很传神,它让眼泪有了重量感,仿佛情绪沉甸甸地坠下来,甚至能想象泪珠划过脸颊的轨迹。

整个成语没有夸张的修辞,却通过四个字精准捕捉到人类共情的瞬间:可能是深夜独处时的触动,也可能是面对离别时强忍的哽咽。它不强调哭的原因,而是突出那种“忍不住”的细腻状态,让读者立刻联想到自己类似的生命体验。这种含蓄的表达,反而比“痛哭流涕”更有感染力。

马廷鸾

马廷鸾(1222年—1289年),字翔仲,号碧悟。宋饶州乐平(今江西乐平市)众埠乡楼前村人。幼年丧父,贫不改志,刻苦读书,淳祐七年(1247),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,获进士第一,殿试为第四,一举成名。他一生勤政爱民,秉性正直,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。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,不能尽展其才华。度宗朝奸臣贾似道、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,视为异见,受其压制,迫于内忧外患,廷鸾饮恨引退。宋亡,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,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