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勇若怯

出自 宋代 苏轼 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

释义:外表看似怯弱,实则内心非常勇敢的人。

现代解析

“大勇若怯”这个成语讲的是:真正勇敢的人,有时候反而会显得胆小谨慎。这和我们平时对“勇敢”的直观理解不太一样——它揭示了一个反常识的智慧。

举个例子:战场上有个新兵总是冲在最前面,大家觉得他真勇敢;而老兵却经常观察地形、躲避危险,看起来畏畏缩缩。但最后活下来立大功的往往是那个“胆小”的老兵。这就是“大勇若怯”的现实写照——表面谨慎的背后,是更高级的勇气:对生命的敬畏、对责任的清醒认识。

这种“勇敢”有三个特点:
1. 不逞强:明白什么该拼,什么该忍。就像大人看孩子打架,不是打不过,而是觉得不值得动手。
2. 会害怕:真正的勇者也会恐惧,但恐惧反而让他们准备更充分。就像登山专家比新手更懂得害怕雪崩。
3. 看长远:不为了一时面子硬撑,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表面认怂实际在积蓄力量。

生活中处处能用上这个智慧:遇到挑衅不动怒是勇,投资时不被高收益诱惑是勇,疫情中主动戴口罩不怕别人笑话也是勇。这种“怯”不是真胆小,而是用脑子思考后的选择,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,出招前总是先退半步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