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妆聋做哑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假装耳聋,装作哑巴”,实际用来形容人故意装糊涂,明明知道真相却假装不知道,或者故意不吭声、不表态。
它的精髓在于刻画一种“选择性失聪”的生存智慧。比如生活中有人找你评理,你怕得罪人,就故意装听不懂;或是职场里看到不公平的事,但为了自保选择沉默。这种“看破不说破”的态度,既可能是圆滑,也可能是无奈。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用身体缺陷作比喻,既生动又带点讽刺。耳朵和嘴巴是人接收和表达信息的工具,故意“关闭”它们,就像给自己按下静音键,突显了那种刻意回避的滑稽感。比起直接说“装傻”,用“聋哑”来形容更形象,让人瞬间联想到憋着不说话的微妙表情。
王实甫
王实甫(1260年-1336年),名德信,大都(今北京市)人,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(今定兴县)。元代著名戏曲作家,杂剧《西厢记》的作者,生平事迹不详。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,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,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,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,成为中国戏曲史上“文采派”的杰出代表。著有杂剧十四种,现存《西厢记》、《丽春堂》、《破窑记》三种。《破窑记》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,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。另有《贩茶船》、《芙蓉亭》二种,各传有曲文一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