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念有词

出自 明代 吴承恩 《西游记》

释义:指迷信的人小声念咒语或祈祷,泛指人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。

现代解析

“念念有词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什么”,但实际用来形容两种情景:

1. 神秘兮兮的样子:比如神婆跳大神时闭眼嘟囔咒语,或者有人装模作样地念些别人听不懂的话,显得很玄乎。这时候常带点调侃,觉得这人要么在故弄玄虚,要么自己也不太明白在说什么。

2. 专注碎碎念:比如学生考前反复背公式,嘴里嘀嘀咕咕;或者老人边找钥匙边念叨“放哪儿了”。这种是下意识的自言自语,突出一种投入甚至有点魔怔的状态。

精髓在于“念”的重复感
不是正经说话,而是反反复复、小声地咕哝,要么显得神神叨叨,要么暴露了心里的紧张或专注。用这个词时,往往带着画面感——你能想象一个人摇头晃脑、嘴唇微动的样子。

注意语气
如果是描述迷信行为(比如“他对着符纸念念有词”),可能暗含不信或讽刺;如果是日常场景(比如“她念念有词地背单词”),就更中性,甚至带点可爱。

吴承恩

(1500—1582)明小说家。山阳人,字汝忠,号射阳山人。科举屡遭挫折,嘉靖中补贡生,后任浙江长兴县丞。耻为五斗米折腰,拂袖而归,专意著述。自幼喜读野言稗史、志怪小说,善谐谑,晚年作《西游记》,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。另有《射阳先生存稿》、《禹鼎志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