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折覆餗
出自 《易·鼎》
释义:《易.鼎》:'九四,鼎折足,覆公餗,其形渥,凶。'孔颖达疏:'施之于人﹐知小而谋大,力薄而任重,如此必受其至辱,灾及其身也,故曰其形渥,凶。'后以'鼎折覆餗'比喻力薄任重,必致灾祸。
现代解析
“鼎折覆餗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鼎的腿断了,里面的食物打翻了”。它用做饭的鼎翻倒来比喻事情搞砸了,尤其指因为关键环节出问题而导致整体失败。
想象一下:古代用三足大鼎煮美食,如果一条鼎腿突然折断,整锅美味就会泼洒一地。这个画面生动地告诉我们——再重要的事情,如果基础没打好(比如鼎腿不结实),或者关键人物掉链子(比如腿断了),整个计划就会功亏一篑。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:
1. 用生活场景说大道理:谁都有打翻食物的经历,很容易联想到“搞砸重要事情”的懊恼
2. 强调关键环节的重要性:就像三足鼎少一条腿就立不住,很多事成败往往取决于关键支撑点
3. 带着警示意味:提醒人们做事要检查重要环节,好比用鼎前要先确认鼎腿是否牢固
比如团队项目里核心成员突然离职,就像“鼎折覆餗”;精心准备的演讲因为PPT故障搞砸,也是“鼎折覆餗”的现代版。它比简单说“失败”更有画面感,让人瞬间理解那种因为关键失误导致的崩溃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