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秋风纨扇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:秋风吹起时,手里的细绢扇子就没用了。它用来比喻人一旦失去利用价值,就会被冷落抛弃,就像天凉后没人再需要扇子一样。
这个成语生动揭示了人情冷暖的现实。比如职场上,某些人年轻时拼命讨好领导,等领导退休后立刻翻脸不认人;生活中也有人对朋友前呼后拥,等对方落魄时就避之不及——这些行为都像“秋风纨扇”般现实。
它特别讽刺的是那种功利性的人际关系:用得着时百般殷勤,用不着时弃如敝屣。成语用“纨扇”这个精致但季节性强的东西作比喻,既形象又带着几分无奈,让人联想到世态炎凉时,连物件都不如——至少扇子来年还能用,而势利眼的人转身就忘恩负义。
这个成语提醒我们两件事:一是交友要看人品而非利益;二是自己得意时别太把吹捧当真,因为“秋风”迟早会来。它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人际交往中最真实的阴暗面。
李渔
李渔(1611-1680),初名仙侣,后改名渔,字谪凡,号笠翁。汉族,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人。明末清初文学家、戏剧家、戏剧理论家、美学家。被后世誉为“中国戏剧理论始祖”、“世界喜剧大师”、“东方莎士比亚”,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、文化产业的先行者,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。一生著述丰富,著有《笠翁十种曲》(含《风筝误》)、《无声戏》(又名《连城璧》)、《十二楼》、《闲情偶寄》、《笠翁一家言》等五百多万字。还批阅《三国志》,改定《金瓶梅》,倡编《芥子园画谱》等,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