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乡背井

出自 元代 关汉卿 《金线池》

释义:离开家乡,到外地去。

现代解析

“离乡背井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就是离开家乡、告别熟悉的水井(古时候水井是家乡生活的象征)。它描述的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远行——不是出去旅游的轻松,而是带着无奈甚至酸楚的告别。

为什么这个词能流传千年?因为它戳中了中国人骨子里的“根”文化。在农业社会,土地和家乡就是命脉,被迫离开往往意味着灾荒、战乱或生存压力。成语里藏着两层矛盾:一是对故土的眷恋(想想妈妈做的菜、村口的老树),二是现实逼迫的决绝(可能是为了养家糊口,或是逃难求生)。

今天我们用这个词,更多是表达一种现代乡愁。比如北漂青年挤地铁时想起老家宽敞的院子,海外留学生过节时馋一口家乡味——这种“身在他乡,心在故土”的拉扯感,就是成语的生命力。它提醒我们:人走得再远,总有一根看不见的线拴着家乡。

关汉卿

关汉卿(约1220年──1300年),元代杂剧作家。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,“元曲四大家”之首。号已斋(一作一斋)、已斋叟。汉族,解州人(今山西省运城),与马致远、郑光祖、白朴并称为“元曲四大家”。以杂剧的成就最大,一生写了60多种,今存18种,最著名的有《窦娥冤》;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,如:《单刀会》、《单鞭夺槊》、《西蜀梦》等;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、套数10多首。关汉卿塑造的“我却是蒸不烂、煮不熟、捶不匾、炒不爆、响珰珰一粒铜豌豆”(〈不伏老〉)的形象也广为人称,被誉“曲家圣人”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