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不召骄

出自 唐代 杜牧 《岐阳公主墓志铭》

释义:指显贵的人尽管不希望自己染上骄恣专横的习气,但它仍然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了。

现代解析

“贵不召骄”这个成语讲的是:一个人地位高了、财富多了,却不会因此变得傲慢。它强调真正的尊贵不在于外在条件,而在于内在修养。
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核心反差——通常人有钱有势后容易膨胀,但这个成语描述了一种反常态的境界:物质条件提升后,反而更谦和。就像饱满的稻穗总是低头,空心的稗草才会高高扬起。

2. 现代启示——在职场中常见这种现象:刚升职的管理者如果摆架子,反而暴露浅薄;而真正有实力的领导往往更平易近人。这个成语提醒我们,地位变化时更要守住本心。

3. 深层智慧——它揭示了一个永恒真理:让人尊敬的从来不是头衔或财富,而是身处高位时表现出的品格。就像黑夜里的明珠,自身越明亮,投射给周围的光就越温暖。

这个成语用四个字就勾勒出理想的人格画像:既能驾驭成功,又不被成功腐蚀。这种境界,比富贵本身更难能可贵。

杜牧
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