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道受业

出自 唐代 韩愈 《师说》

释义:意思是指传授道理,教授学业。

现代解析

《传道受业》拆开看就是"传授道理+指导实践"的组合拳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质——不是单方面填鸭知识,而是双轨并行:既要讲透"为什么"(道),又要手把手教"怎么做"(业)。比如老师教做菜,光说"火候是关键"(道)不够,还得演示怎么掌控灶台火力(业),这才是完整的教学。

它特别适合形容那些不摆架子、真教实练的师傅。像老匠人带徒弟,既讲手艺背后的门道,又让徒弟亲自抡锤子,这种"脑力+体力"的结合,才能把本事真正传下去。现在企业里带新人、家长教孩子,其实都在用这个千年智慧——说理和实操缺一不可。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