粥少僧多

出自 邹韬奋 《学校与商场》

释义:见“僧多粥少”,和尚多,而供和尚喝的稀饭少。比喻需要东西的人多而供分配的东西少,供不应求。也作“粥少僧多”。

现代解析

“粥少僧多”这个成语就像画了一幅生动的图:庙里煮了一小锅粥,却挤满了等着吃饭的和尚。它用最日常的场景,说透了一个普遍难题——东西太少,想要的人太多。

比如公司只有一个升职名额,却有十个同事竞争;春运火车票开售,一秒被抢光;甚至小区遛狗时,唯一的长椅总被占满…这些场景都是“粥少僧多”的现实版。它精准戳中了资源分配的矛盾核心:有限的供给 VS 无限的欲望。

这个成语的智慧在于,它不单是抱怨“不够分”,更暗含解决思路——要么多煮粥(增加资源),要么减少吃饭的嘴(控制需求)。就像疫情期间口罩紧缺,工厂加班生产是“多煮粥”,而限购政策就是“少分粥”。四个字里藏着管理学的精髓,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提醒我们:面对稀缺资源时,既要努力创造,也要学会合理分配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