襟裾马牛

出自 韩愈 《符读书城南》

释义: 穿着人衣的马牛。喻指徒有外表而无知无识、不懂礼义廉耻或行为卑污、没有人性的人。亦作:[[襟裾牛马]]

现代解析

“襟裾马牛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穿着衣服的马和牛”,用来讽刺那些外表光鲜但内在空洞的人或事物。

我们可以这样理解:
1. 表面与内在的割裂
就像给牛马穿上人的华服,看似体面,但改变不了它们本质仍是牲畜。比喻某些人徒有体面的外表或身份,却缺乏相应的修养或能力,显得不伦不类。

2. 装模作样的可笑
成语暗含一种荒诞感——牛马即使穿得再讲究,也不会因此变成人。用来批评那些硬要伪装自己、实际德不配位的行为,比如暴发户炫富、庸官摆架子等。

3. 提醒人重实质
它告诫我们: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,而非外在包装。就像评判一个人要看品行,而不是只看衣着或头衔。

生活例子
- 一个胸无点墨的人靠关系当上领导,开会时只会照本宣科,这就是“襟裾马牛”。
- 网红过度包装人设,实际言行粗俗,也符合这个成语的讽刺意味。

这个成语生动形象,短短四个字就能戳穿虚浮表象,直指本质。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