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高旨远

出自 宋代 王安石 《与参政王禹玉书》

释义: 言论高明而含意深远。

现代解析

“言高旨远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说的话很高深,表达的主旨很深远”,但它的核心其实是形容一种“看似高大上,实则空洞难懂”的表达方式。

举个例子:有人开会时满嘴“战略升级”“生态赋能”,但具体怎么做、解决什么问题却说不清楚,这就是“言高旨远”——话听起来很厉害,实际却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
它的讽刺意味在于提醒我们:真正有价值的表达应该深入浅出,而不是用复杂词汇堆砌距离感。比如老师讲课,能用生活例子讲清原理的,比照本宣科念术语的更受欢迎。

这个成语的智慧在于:语言的本质是沟通,不是表演。无论是写文章还是说话,与其追求“高大上”,不如想想怎么让对方听得懂、用得上。

王安石
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等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