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风两袖

出自 元代 陈基 《次韵吴江道中》

释义:衣袖中除清风外,别无所有。比喻为官清廉。也作“两袖清风”两袖清风身欲飘,杖藜随月步长桥。——元· 陈基《次韵吴江道中》于少保尝为兵部侍郎,巡抚河南,其还京日,不持一物,人传其诗云:“绢帕麻菇与线香,本资民用反为殃;清风两袖朝天去,免得闾阎话短长。”——明· 都穆《都公谭纂》

现代解析

“清风两袖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袖子里只有清风”,用来形容为官清廉、不贪不占的品格。

它的精髓在于用简单的画面传递深刻的价值观——当官的兜里没藏钱,只有自然的风,说明这人手脚干净,不捞油水。这种表达既有诗意,又带点幽默,把“清廉”这个抽象概念变得生动可感。

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:
1. 反差感:袖子本该装东西,却空到只剩风,强烈的对比让人印象深刻。
2. 象征意义:用“清风”暗喻正直,风是透明的、流动的,就像好官的心一样坦荡。
3. 警示作用:偷偷提醒——如果袖子里沉甸甸的,那装的恐怕就不是风了。

今天用它不限于官员,普通人拒绝灰色收入、坚持原则,也能夸一句“清风两袖”。它像一枚简洁的道德勋章,用四个字就能给一个人的人品盖章认证。

陈基

陈基(1314-1370),字敬初,台州临海(今属浙江)人,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(今属张家港市)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,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。元末大乱,群雄纷起,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,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,参其军事,张士诚称王,授内史之职,后迁学士院学士。军旅倥偬,飞书走檄多出其手。朱元璋平吴,爱其才,召之参与《元史》的纂修工作,书成后赐金而还,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。陈基能文善书,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。明史有传。著有《夷白斋稿》35卷,内诗1卷,文24卷,又外集诗、文各1卷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