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“随事制宜”这个成语,核心意思是“根据不同的事情,灵活采取合适的办法”。它强调的是一种“动态智慧”——不套用固定模板,而是像裁缝量体裁衣一样,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。
举个生活例子:
带孩子写作业时,如果孩子今天状态差,可以适当减少任务量(调整标准);若孩子兴致高,就多鼓励拓展学习(抓住机会)。这就是“随事制宜”——用弹性方法应对变化,比硬性规定“每天必须写三小时”更有效。
它的智慧在于:
1. 破除僵化:拒绝“一招鲜吃遍天”,承认事物是动态的。
2. 注重实效:目标不是机械执行,而是真正解决问题。
3. 主动思考:需要观察、判断,再行动,比盲从更费脑但更靠谱。
职场中更常见:
• 客户临时变需求,马上修改方案而非抱怨“和原计划不符”;
• 团队有人生病,立刻重新分工而非坚持原流程。
精髓在于: 把“合适”看得比“统一”更重要,用灵活换结果。这种思维能避免很多“明明很努力,效果却很差”的困境。
朱熹
朱熹(1130年9月15日~1200年4月23日),行五十二,小名沋郎,小字季延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又称紫阳先生、考亭先生、沧州病叟、云谷老人、逆翁。谥文,又称朱文公。汉族,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三明市)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世称朱子,是孔子、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