垂头丧气

出自 唐代 韩愈 《送穷文》

释义:非常失望或沮丧的神情。[近]灰心丧气。[反]得意洋洋。

现代解析

“垂头丧气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耷拉着脑袋,没了精神气儿”,就像被太阳晒蔫的茄子,或者考试考砸了的小学生。它专门用来形容人遇到挫折后,那种打不起精神、自信心被击垮的状态。
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你精心准备了三个月的项目被领导否决了,整个人像漏气的气球一样瘫在椅子上,肩膀垮下来,眼睛盯着地板发呆——这就是标准的“垂头丧气”。它比单纯说“难过”更形象,画面感十足,让人立刻能联想到那种精气神被抽走的模样。

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身体语言表达心理状态。古人观察得很准:当人受打击时,最先垮掉的往往是挺直的脊梁和昂起的头。现在我们也常说“别垂头丧气的,打起精神来”,说明这个诞生于千百年前的成语,依然精准戳中现代人的情绪共鸣点。

韩愈
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0